🗣️嘉宾/段云峰,科普作家,《晓肚知肠-肠菌的小心思》作者,中科院心理所行为生物学博士。
🎤主播/汤伟:三联中读资深编辑。《这,就是心理学》《把心理学作为方法》《孩子,你的情绪我们在乎》专栏制作人。
🎤主播/王卉:三联中读编辑。《把心理学作为方法》《孩子,你的情绪我们在乎》专栏编辑。
肠胃是名副其实的情绪器官,但你是否有过好奇,为什么我们大脑中的所思所想,以及感受到的情绪,会如此快速、直接地传递到肠胃呢?
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段云峰博士告诉我们:人有两个脑,肠脑和大脑。
本世纪初,人们通过解剖学发现,肠道上的神经元数量与大脑神经元数量非常接近,它们都是充满智慧的人体组织。大脑和肠脑之间形成了双向影响的循环,叫做“肠脑轴”(gut–brain axis),通过迷走神经系统、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联系。大脑与肠脑各司其职,大脑负责嗅觉、味觉、听觉等等,肠脑负责感受化学信号,就是分析我们吃下的食物。
肠脑轴 图片来源 Frontiers
每一天,大脑和肠脑之间都会产生大量的联络,比如当我们看到鲜艳的颜色,肠胃会感受到饿,当我们看到蓝色、紫色,肠胃会产生疑惑;当我们焦虑、害怕,肠胃也会跟着应激;当我们看到不爱吃的食物,肠胃便会发出拒绝的信号。
神奇的是,科学家们近年发现,从肠脑向大脑发出的信号,甚至比大脑发往肠脑的更多!肠胃会告诉大脑,什么时候饿了,什么时候饱了;一定程度的节食产生的胃饿激素,会改善我们的焦虑抑郁情绪;睡觉的时候,如果我们的肠功能紊乱,大脑也会休息不好,失眠多梦......
2007年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发布之后,又有一位成员加入了“肠脑轴”的队伍,它就是肠道菌群。三者都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关于肠脑轴的研究距今不过20多年,不少从业者对它都只是一知半解。在这期节目中,段云峰博士将为我们介绍肠脑轴的前沿研究:人们最新的科学发现,如何更好地辅助我们获得肠胃-心理-身体的全面健康?段博士会带来一些颠覆你现有认知的观点,比如,如何让自己/你的孩子更爱吃蔬菜?如何正确洗手、洗衣服?如何与身体里的微生物相敬如宾?......
一起来听吧!
00:01:25 情绪波动,如何影响肠胃健康?
00:03:34 人群中常见的肠易激综合征、炎症性肠病是什么?
00:07:54 多喝热水真的有益肠胃健康吗?
00:14:24 "大脑特别容易被骗,但肠脑几乎不可能被骗"
00:16:05 如何让自己/你的孩子更爱吃蔬菜?
00:25:27 了解肠脑轴:肠和大脑之间,如何产生联系?
00:34:30 了解微生物:肠道中有哪些微生物,正在影响我们的健康?
00:41:30 细菌、真菌、病毒...需要全部消灭吗?
00:44:13 你是否生活在“过洁”状态中?
00:49:29 我们与微生物之间,是共生而非敌对
节目中涉及的医学术语和名词:1、肠易激综合征(IBS):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,以腹痛、腹胀等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;
2、炎症性肠病(IBD):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,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;
3、安慰剂效应:在没有有效成分的情况下,患者因心理暗示等出现症状改善的现象;
4、代糖:可以替代蔗糖等产生甜味的甜味剂;
5、肠脑轴:肠道和大脑之间双向调节的通信系统;
6、迷走神经系统:第 10 对脑神经,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等诸多功能;
迷走神经系统,图片来源 维基百科
7、消化道
消化道,图片来源 维基百科
8、微生物:肉眼难以看清、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,包括细菌、真菌、病毒、放线菌、支原体、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
9、大肠杆菌: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,部分菌株会引起疾病;
10、幽门螺旋杆菌: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,与多种胃部疾病有关;
11、益生菌: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;
12、B 族维生素:一组水溶性维生素,对人体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起关键作用。
相关延伸(点击可跳转):《学会幸福》
《这,就是心理学》
《把心理学作为方法》
《如何洞悉你和他人的心理密码》
点击下图进入“如何洞悉你和他人的心理密码”专题:
2024.12编辑/汤伟音频剪辑/张译丹
转发海报
一起从心身出发
获得全面健康